<< Homepage(蚁网首页)
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1866 (日本弓背蚁)
 
以下关于日本弓背蚁的生物分类地位,尽可能遵照最新的分类系统构建,并以物种网数据库中的关联顺序排列展开。但是,不同学者往往在分类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本系统立足本站观点,结果仅供参考。

└·生物分类系统(Biota By Systema Naturae)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动物界(Animalia)
   └·两侧对称动物亚界(Bilateria)
    └·原口动物支(Protostomia)
     └·蜕皮动物次亚界(Ecdysozoa)
      └·裂足动物超门(Pan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六足动物亚门(Hexapoda)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细腰亚目(Apocrita)
            └·胡蜂总科(Vespoidea)
             └·蚁科(Formicidae)
              └·蚁亚科(Formicinae)
               └·弓背蚁属(Camponotus)
                └·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重要提示:由于文字撰写和图片授权付出了编辑的很大努力,所以,未经许可,本站原创和独家接受授权的那部分文字和图片是不能转载或引用的哦。相关版权协议,详情请见底部的版权声明。注意哦,只要您继续浏览本页下面的内容,即视为同意该声明。谢谢合作~
Camponotus japonicus Mary,1866a:885,Worker Japan

日本弓背蚁吴氏亚种(Camponotus japonicus wui)确定为本种的次异名,已撤销。

工蚁分为大中小3个工蚁类型,中小工蚁也可当作相同类型。

大工蚁体长12.3-13.8mm,头大,上颚5齿,通体黑色,极个别个体颊前部、唇基、上颚和足红褐色。头与并腹胸具稀疏的黄色倾斜毛,后腹部倾斜毛和倒伏毛都十分丰富,并具丰富的白色柔毛被。触角着生处远离唇基。并腹胸背面是连续的弓形。


图注: from AntWeb.org


图注: from AntWeb.org


图注: from AntWeb.org


中小工蚁体长7.4-10.88mm,头较小,长大于宽。
Distribution(分布)
中国安徽、天津、河北(保定、满城)、黑龙江、辽宁(沈阳、鞍山、大连)、吉林(白城、松原、长春、四平、辽源、吉林、通化、延边、白山)、山东(青岛、烟台、潍坊、济南)、河南(开封、兰考、尉氏、杞县、通许、周口、项城、太康、扶沟、西华、淮阳、鹿邑、郸城、沈丘、商水、济源、辉县、登封、永城、虞城、鹤壁(淇县、淇滨、山城、鹤山、浚县)、鸡公山)、北京(海淀、八达岭、朝阳庵、霞云岭、百花山)、四川(彭水、武陵、川西北高山高原域、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域、川西南高原域、川东盆地域、Peitschzan、Jatsch-zou)、重庆(大巴山)、江苏(南京、苏州)、上海、浙江(莫干山、丽水、百祖山)、福建、湖南(大庸、永顺)、广东(乳源)、广西(兴安、金钟山)、香港(九龙)、云南(无量山)、新疆(阿勒泰)、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徐家汇、佘山)、甘肃(兰州、山丹、嘉峪关、榆中、永登、西和、宕昌、镇原、武山、麦积、渭源、正宁、西峰、华池、合水、临夏)、宁夏(贺兰山、六盘山、贺兰、盐池、灵武、大武口)、陕西(延安、龙池、西安)、贵州(雷山雷公山、桃江、梵净山、大沙河)、山西、海南、江西、湖北(恩施、来凤、鹤峰、利川、咸丰、五峰、长阳、宜昌、神农架、十堰、竹溪、竹山、郧县、襄阳、罗田、浠水、通山、崇阳、新洲、监利、荆州)、台湾、青海、待考证(Yue-wan-kiai、North Pei-tai-ho and Western);俄罗斯远东,蒙古,印度,缅甸,越南,斯里兰卡,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东南亚。
Biology(生物学)

图注: 日本弓背蚁的大工蚁,这窝日本弓背蚁正和它的邻居发生冲突,旁边的是因此丧生的大工蚁(冉浩摄)


图注: 中型工蚁,正在巡视植物(冉浩摄)。



该种蚂蚁在地下筑巢,巢位于稀林地、林缘、路边及林间空地。每巢有巢口2-5个,巢周围一般有扇形堆积的土粒,巢深0.36-1.40米。通过对12窝蚂蚁的全面挖掘调查得知,每巢有卵0-953粒,幼虫29-1223头,工蚁42-4012只,无翅雌蚁1-3只。秋季产生有性蚁,第二年春季婚飞。雌蚁在高峰期可以日产卵209粒,一般0-50粒。

日本弓背蚁卵期16-19天,幼虫期10-28天, 预蛹期6-7天,茧期14-19天。工蚁寿命为l-2年。幼虫的发育历期受工以照顾程度的影响。蚁巢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部分工蚁会迁出原巢到附近建立新巢。日本弓背蚁喜在地表裸露、土壤松软的地方建巢。 工蚁昼夜活动,高温和日照强烈时活动减少,大雨时停止外出活动,雨前及雨后活动频繁。一般活动距离 5 m左右,最远在 18 m以上。每年在旬平均气温 10℃以上开始外出活动,低于此温度时进入休眠。


图注: 婚飞中的有翅雌蚁。摄于黄帝陵。


图注: 日本弓背蚁婚飞现场,一只雄蚁正从巢穴中爬出来。冉浩摄于河北保定。


图注: 日本弓背蚁后在赶往婚飞的途中,韩国安亨镇摄


食物为小昆虫、蜜露和植物分泌物,对松毛马尾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1-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遇到该以后分别有70%、23.3%和10%被捕食。日本弓背蚁主要通过上树活动对松毛虫产生影响,其影响有两方面:直接捕食和惊落松毛虫,被惊落的松毛虫又有部分被捕食或饿死。在安徽潜山每亩有56个日本弓背蚁蚁巢的马尾松林,释放1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天后,有蚁树比无以树虫口低 19.7%。日本弓背蚁对马尾松毛虫的影响与松毛虫龄期、虫口密度及蚜虫数量有关:松毛虫越大,越不易被捕食和惊落;蚜虫越多,使更多地上树蚂蚁趋向蚜虫;松毛虫越多,被惊落的数量越大。虽然蚜虫的存在减少了上树蚂蚁进攻松毛虫的比例,但它却可吸引蚂蚁上树,且其蜜露是蚂蚁长期稳定的食物来源。 日本弓背蚁的天敌有中华蟾蜍、绿啄木鸟、树麻雀、蚁小蜂、蜘蛛等。安徽丘陵地区中华蟾蜍数量较大,是该蚁的主要天敌。日本弓背蚁与疑蚁蟋蟀和以巢跳虫科Cyphodridae昆虫共生。 利用日本弓背蚁抑制松毛虫的发生,需要保护现有种群,尤其是婚飞后寻找建巢场所的雌蚁。此外,在婚飞期间通过大量收集雌蚁,释放到目的地,增加蚁群数量,提高其控制松毛虫的效果。

日本弓背蚁是资源昆虫柞蚕的天敌,对养蚕业威胁很大,为预防其危害的发生,可在蚁巢周围撒放蚂蚁药和用土掩埋巢口,彻底消灭蚁群。
中国有记录的子阶元 
 抱歉,没有记录。
中国未记录(或不确定)的 
 抱歉,没有记录。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Wheeler.A few ants from China and Formosa.American.Museum Novitates.1927.259:1-4.

[2] Wheeler.A list of the known Chinese ants. Peking: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0-1931.5(1).53-81.

[3] Keizo Yasumatsu.Contributions to the hymenopterous fauna of Inner Mongolia and North China. Transactions of the Sapporo Natural History Society.1940.16(2): 90-95.

[4] C.A.Collingwood.Some Ants(Hym. Formicidae) from north-east Asia.Entomol.Ts.Arg.1962.83(2):215-230.

[5] 王敏生.膜翅目:蚁科.677-682.黄复生编著.西南武陵山地区昆虫.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 《山东林木昆虫志》编委会编著.山东林木昆虫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7] 唐觉.李参.中国经济昆虫志第47册膜翅目蚁科(一).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8] 吴坚.王常禄.中国蚂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9] 吴坚.王常禄.膜翅目:蚁科.570-572.吴鸿编著.华东百山祖昆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10] 夏永娟.郑哲民.新疆蚁科昆虫调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5(2):64-66.

[11] 陈鹏.卜照义.刘红.吉林省蚂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7-94.

[12] 王维. 1998. 湖北地区蚁科昆虫分类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6(3): 83-89.

[13] 刘铭汤.魏建荣.魏琮.贺虹.陕西省蚂蚁区系研究.西北林学院.1999.14(3):39-44.

[14] A.N.Kupianskaya,A.S.Lelej,B.K.Urbain.The ants(Hymenoptera,Formicidae) of the Kuil islands.Far Eastern Entomologist.2000.92:1-21.

[15] 周善义.广西蚂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6] 赵明水.吴美芳.蚁科.744-746.张广天编著.天目山昆虫.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7] 张玮.郑哲民.四川省蚂蚁区系研究(膜翅目: 蚁科).昆虫分类学报.2002.24(3):216-222.

[18] 铁茹.许升全.西北地区蚂蚁种类及其分布.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3):4-8.

[19] 周善义.蚁科.480-482.杨茂发.金道超.贵州大沙河昆虫.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20] Alexander Radchenko.Monographic revision of the ants(Hymenoptera:Formicidae) of North Korea.Annales zoologici(Warszawa).2005.55(2):127-221.

[21] 王玉玲.河南开封地区的蚂蚁资源.四川动物.2006.25(3):546-548.

[22] 周善义.蚁科.579-589.李子忠.金道超编著.梵净山景观昆虫.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23] 李淑萍.刘福林.河南济源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蚂蚁资源调查.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43-46.

[24] 陈汉林.程荣亮.浙江省丽水区膜翅目昆虫记述.江西植保.2006.29(1):3-19.

[25] 王玉玲.河南周口地区蚂蚁多样性调查.昆虫知识.2008.45(1):146-149.

[26] 马永林.辛明.宋伶英.贺达汉.宁夏蚁科昆虫种类及分布调查.农业科学研究.2008.29(1):35-38.

[27] 陈应武.冯喜忠.窦彩虹.吴友国.郭丽娜.刘长仲.甘肃蚂蚁初步名录.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133-14134.

[28] 王志存.李刚.马丽滨.许升全陕西省龙池自然保护区蚂蚁种类初步调查.榆林学院学报.2008.18(2):16-17,20.

[29] 李淑萍.刘福林.康洁.王玉玲.膜翅目:蚁科.219-224.申效诚.鲁传涛编著.河南昆虫分类区系研究第六卷(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昆虫).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0] 赵爽.贾凤龙.梁铬球.柯云玲.田伟金.广东省蚂蚁种类与分布.环境昆虫学报.2009.31(2):156-161.

[31] 王维.沈作奎.赵玉宏.湖北省蚁科昆虫分类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32] 冉浩, 周善义. 2011.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Ⅰ). 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29(3): 65-73.

[33] 梅象信,宋宏伟,卢绍辉,何威,袁国军,马俊青.河南鹤壁地区及其黄连木林地蚁科昆虫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328-330.

[34] 陈友.罗长维.李宏伟.刘英杰.郑宏飞.杨发成.无量山蚂蚁种类及其分布.河南农业科学.2013.42(5).

[35] 郭萧, 林强, 崔晋波, 高冬梅, 许姗姗, 盛忠雷. 2014. 重庆市茶园蚂蚁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2: 585-593.

[36] 王继飞, 杨贵军, 王新谱, 贾彦霞, 马永林, 胡天华. 2009. 宁夏贺兰山蚂蚁及其生态分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37(23): 11032-11034.

[37] 辛明, 马永林, 贺达汉. 2011. 宁夏蚁科昆虫区系研究.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4): 403-412.

[38] 程丹, 陈志林, 周善义. 2015. 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3): 129-137.

[39] 郭振超, 张荣娇, 周善义. 2015. 河南省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1): 146-151.

[40] 罗长维, 陈友. 2018. 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33(6): 984−992.

版权声明(Copyrights):本站内容版权不开放。本站对所有本站原创的内容或图片具有完全著作权及版权,对单独授权本站使用之文字、图片等内容亦有维护原作者权益之责任,以上内容未经许可,严禁下载、线下保存、转载或部分转载。如遇侵权,本站有权追责。追责按照文字按照国内新媒体通行标准¥1/字符作为基础计价,图片按照国际图库通行中图价格$150/幅作为基础计价,索赔计价为索赔时间减去盗版起始时间,每年溢价50%,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即若为3年前盗版,即为索赔基数乘以2.5)。此外,侵权人需承担诉讼费等全部维权费用。本站内容尤其严禁转载、编辑至百科类网站,针对此种侵权,本站直接向行为人索赔。并且,本站有在不对侵权人/机构通知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但不限于网站、微博等媒体对其包括但不限于实名、机构名等信息进行曝光之权利。

本站除原创内容外还有部分内容来自开放版权内容和对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的引用、整理,所引用的开放版相关图片、文字已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说明;已发表学术文献已于结尾按照论文惯例标注参考文献。
  << 蚁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