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page(蚁网首页)
Acanthomyrmex glabfemoralis Zhou et Zheng,1997 (光腿背刺蚁)
 
以下关于光腿背刺蚁的生物分类地位,尽可能遵照最新的分类系统构建,并以物种网数据库中的关联顺序排列展开。但是,不同学者往往在分类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本系统立足本站观点,结果仅供参考。

└·生物分类系统(Biota By Systema Naturae)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动物界(Animalia)
   └·两侧对称动物亚界(Bilateria)
    └·原口动物支(Protostomia)
     └·蜕皮动物次亚界(Ecdysozoa)
      └·裂足动物超门(Pan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六足动物亚门(Hexapoda)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细腰亚目(Apocrita)
            └·胡蜂总科(Vespoidea)
             └·蚁科(Formicidae)
              └·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
               └·背刺蚁属/刺切叶蚁属(Acanthomyrmex)
                └·光腿背刺蚁(Acanthomyrmex glabfemoralis)
重要提示:由于文字撰写和图片授权付出了编辑的很大努力,所以,未经许可,本站原创和独家接受授权的那部分文字和图片是不能转载或引用的哦。相关版权协议,详情请见底部的版权声明。注意哦,只要您继续浏览本页下面的内容,即视为同意该声明。谢谢合作~
种小名“glabfemoralis”是由“glab”+“femoralis”组成,意为“光滑的大腿”。

光腿背刺蚁的模式产地位于中国。

建种文献:周善义, 郑哲民. 1997. 广西蚂蚁三新种(膜翅目: 蚁科). 昆虫分类学报. 19(1): 47-51.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大型工蚁(左)和小型工蚁(右),侧面观,摄影:周善义


大型工蚁:HL 2.6~2.7, HW 2.4~2.5, SL 1.13~1.19, CI 92~93, SI 47~48, WL 1.28~1.32, PL 0.59~0.62, PH 0.47~0.50, DPW 0.25~0.28, PPL 0.31~0.34, PPH 0.53~0.56, PPW 0.53~0.56, TL 7.0~7.3.
头长稍大于宽,两侧缘近平行,后头缘中央角形深凹,头顶全长具宽而深的中央纵沟。复眼小,最大直径0.22~0.23mm。唇基前缘中央具浅凹。上颚宽大,咀嚼缘不具齿。触角12节,柄节稍扁,第9节长宽近相等,第10~12节长大于宽。并腹胸短,并胸腹节刺长,略向后弯曲,刺长0.54~0.56mm。第1结节长为宽的2.3~2.4倍;第2结节高大于长,背面观略呈方形,长宽近相等。后腹部椭圆形,长大于宽。上颚、唇基和额区光亮无刻点;头部背面两额脊间具粗纵刻纹,头部其余部分具稀疏粗刻点,刻点和刻纹间光亮;并腹胸和两结节具不规则的短纵刻纹;后腹部光亮。立毛细而稀疏,并腹胸2对,第2结节1对,后腹部末端和腹面数对。体红褐色。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大型工蚁,正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大型工蚁,侧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大型工蚁,背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小型工蚁:HL 1.10~1.13, HW 1.19~1.30, SL 1.06~1.13, CI 108~115, SI 86~87, SL 13, SI 87, WL 1.38~1.41, PL 0.44~0.47, PH 0.31~0.34, DPW 0.28~0.31, DPL 0.28~0.31, PPH 0.34~0.38, PPW 0.34~0.38, TL 4.3~5.15.
头宽大于长,两侧缘凸,后头缘深凹。唇基宽三角形,前缘中央浅凹。上颚咀嚼缘具10齿,端2齿大,其余齿小。触角柄节超过后头缘。复眼圆凸,位于头侧中部。并腹胸较粗短;前胸背板刺细长,微后弯;并胸腹节刺长,端部略后弯。第1结节侧面观三角形,背缘中央深凹,两侧成齿;第2结节侧面观近矩形,背面圆;背面观长宽近相等。后腹部卵形,宽大于厚。上颚及唇基光亮;头及并腹胸背面具粗大圆形凹刻;并腹胸侧面具不规则皱纹;第2结节侧面具数条纵皱纹;第1结节及后腹部光亮。立毛黄色,在头和并腹胸背面稀疏;第2结节具立毛1对,足腿节偶有1~2根立毛;后腹部立毛仅存在于末节。唇基前缘中央具长的中刚毛,其长度超过上颚长的1/2;两侧各具1根长侧刚毛。前胸背板刺上具10根以上极微细的短毛。体橘黄色。足淡黄色;后腹部黄褐色,其基部具大型浅色斑。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小型工蚁,正面观和侧面观,摄影:刘聪,标本采集于西双版纳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小型工蚁,正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小型工蚁,侧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小型工蚁,背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雌蚁,正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雌蚁,侧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雌蚁,背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雌蚁,翅,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温州
Distribution(分布)
中国广东、广西(花坪、大瑶山)、云南(西双版纳)、浙江(温州);越南。
Biology(生物学)
与一般蚁种不同,光腿背刺蚁的蚁群中存在一种被称为“dwarf queen”的品级。由于目前还没有找到这个词的官方中文译名,本网暂时将其译为“倭后”。“dwarf”是“矮小的”的意思,而“倭”这个词除了代指日本之外,也有“矮小,个子不高的”的意思。比如:倭狐猴。

学家们认为,正常蚁后与倭后都会为蚁群的繁殖做出贡献,虽然他们尚未在一个巢穴中同时发现这两种蚁后。在对多个蚁群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一个正常蚁群有且只有一个脱翅的蚁后,在这种情况下,蚁群中不会有倭后存在;如果蚁群的繁殖者是倭后,那这个蚁群可能是单倭后,也可能是多倭后的。当然,他们也发现了一些无后蚁群的存在。蚁群可能真的没有蚁后,也可能只是没有采集到而已,这无法确定。

还有一些间接的证据表明光腿背刺蚁的繁育体系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阶段,即蚁群最初的形成与扩张都是依靠拟工蚁(形状似工蚁的有性无翅雌蚁)来完成的。

光腿背刺蚁喜欢收集无花果的种子(fig seed)。大型工蚁进化的口器非常适合碾碎这类种子。事实上,研究人员在很多种背刺蚁的巢室内都发现了被储存起来的无花果种子。


图注: 光腿背刺蚁的蚁后、大型工蚁、小型工蚁和幼虫,摄影:熊云川,采集于西双版纳。


图注: 光腿背刺蚁自然条件下的巢穴剖面,摄影:熊云川。
中国有记录的子阶元 
 抱歉,没有记录。
中国未记录(或不确定)的 
 抱歉,没有记录。
Acknowledgements(致谢)
感谢周善义教授、刘聪博士、李俊龙先生和熊云川先生赠送图片。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黄建华, 周善义. 2006.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Ⅰ). 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24(3): 87-94.

[2] 周善义. 2001. 广西蚂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周善义, 郑哲民. 1997. 广西蚂蚁三新种(膜翅目: 蚁科). 昆虫分类学报. 19(1): 47-51(47页,工蚁描述)

版权声明(Copyrights):本站内容版权不开放。本站对所有本站原创的内容或图片具有完全著作权及版权,对单独授权本站使用之文字、图片等内容亦有维护原作者权益之责任,以上内容未经许可,严禁下载、线下保存、转载或部分转载。如遇侵权,本站有权追责。追责按照文字按照国内新媒体通行标准¥1/字符作为基础计价,图片按照国际图库通行中图价格$150/幅作为基础计价,索赔计价为索赔时间减去盗版起始时间,每年溢价50%,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即若为3年前盗版,即为索赔基数乘以2.5)。此外,侵权人需承担诉讼费等全部维权费用。本站内容尤其严禁转载、编辑至百科类网站,针对此种侵权,本站直接向行为人索赔。并且,本站有在不对侵权人/机构通知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但不限于网站、微博等媒体对其包括但不限于实名、机构名等信息进行曝光之权利。

本站除原创内容外还有部分内容来自开放版权内容和对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的引用、整理,所引用的开放版相关图片、文字已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说明;已发表学术文献已于结尾按照论文惯例标注参考文献。
  << 蚁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