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page(蚁网首页)
Messor aciculatus (Smith,1874) (针毛收获蚁)
 
以下关于针毛收获蚁的生物分类地位,尽可能遵照最新的分类系统构建,并以物种网数据库中的关联顺序排列展开。但是,不同学者往往在分类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本系统立足本站观点,结果仅供参考。

└·生物分类系统(Biota By Systema Naturae)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动物界(Animalia)
   └·两侧对称动物亚界(Bilateria)
    └·原口动物支(Protostomia)
     └·蜕皮动物次亚界(Ecdysozoa)
      └·裂足动物超门(Pan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六足动物亚门(Hexapoda)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细腰亚目(Apocrita)
            └·胡蜂总科(Vespoidea)
             └·蚁科(Formicidae)
              └·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
               └·收获蚁属(Messor)
                └·针毛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
重要提示:由于文字撰写和图片授权付出了编辑的很大努力,所以,未经许可,本站原创和独家接受授权的那部分文字和图片是不能转载或引用的哦。相关版权协议,详情请见底部的版权声明。注意哦,只要您继续浏览本页下面的内容,即视为同意该声明。谢谢合作~
次异名:
Messor barbarus lobulifera Emery, 1901
Stenamma aciculatum brunneicorne Forel, 1901

针毛收获蚁的模式产地位于日本。

工蚁:体长5.2~7.0mm,属于弱分化类型,不排除有体长更小或更大的工蚁的可能。工蚁单型,体黑色,上颚、触角鞭节、足红褐色,后腹部带褐色。体具较丰富的直立白色毛被,针状;并腹胸侧面毛很少。柔毛被缺如。头包括上颚具细密的纵刻纹;并腹胸具横向刻纹和刻点;结节具较粗的刻点和弱的皱纹;足与后腹部光亮。头长宽几相等,后头缘直;上颚咀嚼边齿不明显或仅末端齿明显;唇基向后延伸至触角基部之间;额脊短,相距宽。前、中胸背板凸圆;中胸背板后部陡,与并胸腹节连接处深凹;并胸腹节背板基面平直。末端不具刺或齿,斜面平截。第一结节圆锥形,上面钝圆,结前柄长;第二结节较宽。后腹扁平,宽卵形。

雌蚁:似工蚁并胸腹节中央十分凹陷,具横向刻纹。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正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磐安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侧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磐安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背面观,摄影:李俊龙,标本采集于浙江磐安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正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侧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背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正面观,摄影:Ryan Perry,标本采集于日本(兵库),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侧面观,摄影:Ryan Perry,标本采集于日本(兵库),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背面观,摄影:Ryan Perry,标本采集于日本(兵库),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正面观,摄影:Will Ericson,标本采集于蒙古,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侧面观,摄影:Will Ericson,标本采集于蒙古,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背面观,摄影:Will Ericson,标本采集于蒙古,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正面观,摄影:Will Ericso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侧面观,摄影:Will Ericso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背面观,摄影:Will Ericso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雄蚁,正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标本采集于日本(神户),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雄蚁,侧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标本采集于日本(神户),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雄蚁,背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标本采集于日本(神户),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雄蚁,翅,摄影:Shannon Hartman,标本采集于日本(神户),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雄蚁,侧面观和标本信息签,摄影:Shannon Hartman,标本采集于日本(神户),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Distribution(分布)
中国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白银(会宁)、定西(安定、岷县、渭源)、临夏(积石山)、陇南(西和)、平凉(庄浪)、庆阳(华池、环县、合水、镇原)、天水(麦积)、张掖(山丹))、河北、河南(鹤壁(鹤山、淇滨、淇县、山城、浚县)、鸡公山、开封(杞县、通许)、商丘(民权、宁陵、睢县、睢阳区、夏邑、永城、虞城)、周口(鹿邑、商水、太康))、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白城、长春)、江苏、辽宁、内蒙古(阿拉善(阿拉善左旗)、鄂托克、呼和浩特、乌海、鄂尔多斯)、宁夏(固原(彭阳)、贺兰山、石嘴山(大武口)、陶乐、吴忠(青铜峡、同心、盐池)、银川(贺兰、灵武)、中卫(海源、中宁))、青海(西宁)、山东、山西、陕西(渭南(蒲城(龙池)))、上海(徐家汇)、四川、台湾、浙江(金华(磐安));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
Biology(生物学)
针毛收获蚁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从东北到湖南均有分布)、数量最多的收获蚁,在我国西北荒漠属于优势物种,是典型的荒漠种。该种在我国收获和取食十余种荒漠植物的种子,而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收获可达年产量的近100%。巢口数量为1-2个,大多数情况下为1个。巢穴中一般有几百到数千只蚂蚁,数量不多,但是巢穴却很深。自然巢穴深80-137厘米,延主隧道有水平延伸的各巢室,巢向四周的延伸范围随深度减小(长有德、贺达汉, 2002)。蚁后年产卵4-6次,每次60-120粒(长有德、贺达汉、李秋霞,1999)。此外,关于其巢口问题,长有德等发现野外多单巢口而饲养有两巢口的现象。笔者认为,影响其巢口数量的因素可能在于土壤的坚硬程度以及蚁巢的兴盛程度,人工饲养条件较优越,因此出现了双巢口。


图注: 在巢口附近活动的针毛收获蚁的工蚁,摄影:冉浩


以河北地区为例,它们在四月中旬就会开始婚飞,并持续到五月上旬,通常会在白天起飞。因此,针毛收获蚁算是该地区最早婚飞的蚂蚁了,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此时昆虫活动还较少,天敌也比较少,而在荒漠地区,此时的气候也相对温和。不过这些蚂蚁是如此的“低调”,即使是最为隆重的婚飞仪式中,担任保护工作的工蚁数量也不超过百只,而且警觉异常。但是当秋季到来,其它蚂蚁的活动都在逐渐减少的时候,它们却开始活跃起来,因为这是收获植物种子的季节。收获的种子被搬运到巢穴里特定的小室储存来,作为群体的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往往不能为蚂蚁完全享用,有些会幸运地留下来。来年如果遇到潮湿的天气,这些种子就会发芽,从土里长出来。这样,蚂蚁就充当了一回播种者的角色。有时候,蚂蚁还不得不把种子送回地面。因为如果巢穴的环境过分湿润,大批的种子就会发芽,种子发芽就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放任不管,蚂蚁的地下巢穴就会面临全面缺氧。这时候,蚂蚁就要把发芽的种子送回地面,丢弃在巢口附近。但这未必是件坏事,这些被丢弃的种子会生根、长大,新结出的种子就能成为针毛收获蚁下一年生活的保障。


图注: 针毛收获蚁在草丛中的巢穴(The nest.)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随着深秋的逐渐落幕,那些老残的针毛收获蚁会大批聚集在巢口附近,似乎放弃了回归群体的权利,抑或是被群体驱赶出来了。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因为它们偶尔还会收集几颗种子送到巢里,没有别的蚂蚁阻止它们进巢。出现这种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工蚁意识到了自己来日无多,主动脱离了群体,把宝贵的食物资源留给了家族的年轻生命,而自己游荡在巢穴附近,主动为大部队向地下转移越冬而殿后,大有遇到入侵者还要拼命一战的气势。此外,笔者还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针毛收获蚁是一种较为“隐忍和克制”的蚂蚁,它们之间的行为也较为复杂。通过认真观察针毛收获蚁同族之间的战争,笔者发现这种战争很多时候并非是致命的,而是仪式化的,战场上的个体之间相互游走比试,此外也出现了蚂蚁中常见的拳击(boxing)现象。但是,即使针毛收获蚁是收获种子的“素食者”,在面对异种蚂蚁的入侵时,它们也不时会表现出很强的进攻性。


图注: 针毛收获蚁的工蚁正在收集种子,摄影:冉浩
中国有记录的子阶元 


上海收获蚁
Messor aciculatus subsp. risianus
中国未记录(或不确定)的 
 抱歉,没有记录。
Acknowledgements(致谢)
感谢李俊龙先生赠送图片。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郭振超, 张荣娇, 周善义. 2015. 河南省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1): 146-151.

[2] 郭萧, 林强, 崔晋波, 高冬梅, 许姗姗, 盛忠雷. 2014. 重庆市茶园蚂蚁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2: 585-593.

[3] 冉浩. 2014. 蚂蚁之美.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梅象信, 宋宏伟, 卢绍辉, 何威, 袁国军, 马俊青. 2012. 河南鹤壁地区及其黄连木林地蚁科昆虫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40(10): 328-330.

[5] 辛明, 马永林, 贺达汉. 2011. 宁夏蚁科昆虫区系研究.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4): 403-412.

[6] 王继飞, 杨贵军, 王新谱, 贾彦霞, 马永林, 胡天华. 2009. 宁夏贺兰山蚂蚁及其生态分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37(23): 11032-11034.

[7] 马永林, 辛明, 宋伶英, 贺达汉. 2008. 宁夏蚁科昆虫种类及分布调查. 农业科学研究. 29(1): 35-38.

[8] 王玉玲. 2008. 河南周口地区蚂蚁多样性调查. 昆虫知识. 45(1): 146-149.

[9] 王志存, 李刚, 马丽滨, 许升全. 2008. 陕西省龙池自然保护区蚂蚁种类初步调查. 榆林学院学报. 18(2): 16-17,20.

[10] 陈应武, 冯喜忠, 窦彩虹, 吴友国, 郭丽娜, 刘长仲. 2008. 甘肃蚂蚁初步名录. 安徽农业科学. 36(32): 14133-14134.

[11] 黄建华, 周善义. 2007.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Ⅱ). 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25(1): 91-99.

[12] 王玉玲. 2006. 河南开封地区的蚂蚁资源. 四川动物. 25(3): 546-548.

[13] 宋伶英, 贺达汉. 2004. 中国收获蚁属分类及沙漠地区两新种记述(膜翅目: 蚁科).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4.

[14] 刘铭汤, 魏建荣, 魏琮, 贺虹. 1999. 陕西省蚂蚁区系研究. 西北林学院. 14(3): 39-44.

[15] 陈鹏, 卜照义, 刘红. 1997. 吉林省蚂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 87-94.

[16] 吴坚, 王常禄. 1995. 中国蚂蚁.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7] Alexander Radchenko. 2005. Monographic revision of the ants(Hymenoptera: Formicidae) of North Korea. Annales zoologici(Warszawa). 55(2): 127-221.

[18] Wheeler. 1928. A few ants from China and Formosa.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59: 1-4.

[19] Santschi. 1925. Contribution à la faune myrmécologique de la Chine. Bulletin de la Societe Vaudoise des Sciences Naturelles. 56: 81-96.

[20] Forel. 1922. Glanures myrmécologiques en 1922. Revue Suisse de Zoologie. 30: 87-102.

[21] Smith, F. 1874b. Descriptions of new species of Tenthredinidae, Ichneumonidae, Chrysididae, Formicidae, &c. of Japan. Trans. Entomol. Soc. Lond. 1874: 373-409.

版权声明(Copyrights):本站内容版权不开放。本站对所有本站原创的内容或图片具有完全著作权及版权,对单独授权本站使用之文字、图片等内容亦有维护原作者权益之责任,以上内容未经许可,严禁下载、线下保存、转载或部分转载。如遇侵权,本站有权追责。追责按照文字按照国内新媒体通行标准¥1/字符作为基础计价,图片按照国际图库通行中图价格$150/幅作为基础计价,索赔计价为索赔时间减去盗版起始时间,每年溢价50%,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即若为3年前盗版,即为索赔基数乘以2.5)。此外,侵权人需承担诉讼费等全部维权费用。本站内容尤其严禁转载、编辑至百科类网站,针对此种侵权,本站直接向行为人索赔。并且,本站有在不对侵权人/机构通知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但不限于网站、微博等媒体对其包括但不限于实名、机构名等信息进行曝光之权利。

本站除原创内容外还有部分内容来自开放版权内容和对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的引用、整理,所引用的开放版相关图片、文字已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说明;已发表学术文献已于结尾按照论文惯例标注参考文献。
  << 蚁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