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page(蚁网首页)
Aphaenogaster rothneyi (Forel,1902) (罗氏盘腹蚁)
 
以下关于罗氏盘腹蚁的生物分类地位,尽可能遵照最新的分类系统构建,并以物种网数据库中的关联顺序排列展开。但是,不同学者往往在分类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本系统立足本站观点,结果仅供参考。

└·生物分类系统(Biota By Systema Naturae)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动物界(Animalia)
   └·两侧对称动物亚界(Bilateria)
    └·原口动物支(Protostomia)
     └·蜕皮动物次亚界(Ecdysozoa)
      └·裂足动物超门(Pan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六足动物亚门(Hexapoda)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细腰亚目(Apocrita)
            └·胡蜂总科(Vespoidea)
             └·蚁科(Formicidae)
              └·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
               └·盘腹蚁属(Aphaenogaster)
                └·罗氏盘腹蚁(Aphaenogaster rothneyi)
重要提示:由于文字撰写和图片授权付出了编辑的很大努力,所以,未经许可,本站原创和独家接受授权的那部分文字和图片是不能转载或引用的哦。相关版权协议,详情请见底部的版权声明。注意哦,只要您继续浏览本页下面的内容,即视为同意该声明。谢谢合作~
罗氏盘腹蚁的模式产地位于印度。

工蚁:体长5.5~7.0mm。体红褐色至黑褐色,上颚、触角和足褐黄色。立毛黄色,细长,较密集。头部纵刻纹和网纹细,头顶处网纹大,其间隙几无刻点且具光泽;前胸背板具较稀疏的纵长皱纹和刻点,有光泽;中胸背板除前端外刻纹纵长,密集;并胸腹节背板具粗的横刻纹;腹柄和后腹部光亮。头卵形,后缘不缢缩成颈状;上颚咀嚼边端部具3枚尖齿及许多小齿直至基部;唇基凸圆;其前缘钝圆;额脊突出;触角细长,其柄节的1/4超出头顶;复眼椭圆形,侧生,较突出。并腹胸细长,背缝明显;前胸背板扁平,稍有隆起,其两侧各具2个瘤状突起;中胸背板前端横脊较突出,其后逐渐下斜;并胸腹节背板长,上面钝圆,其上着生的刺较长,约与两刺基部间距相等;刺的基部粗,端部尖。第一结节圆锥形,前后具柄,前柄较细长,约为后柄的2倍长;第二结节梨形。


图注: 罗氏盘腹蚁的工蚁,正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罗氏盘腹蚁的工蚁,侧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图注: 罗氏盘腹蚁的工蚁,背面观,摄影:Shannon Hartman,图片来源:www.AntWeb.org
Distribution(分布)
中国重庆、广西、河南(鸡公山)、湖北、四川、西藏、云南(昆明);克什米尔,尼泊尔,印度。
Biology(生物学)

图注: 罗氏盘腹蚁筑巢于石下,这个蚁群的数量非常庞大。图中黑色的是工蚁,白色的则是卵、幼虫和蛹。Himender Bharti于2015年6月15日摄于印度(拍摄地海拔2200m),图片来源:www.AntWiki.org
中国有记录的子阶元 
 抱歉,没有记录。
中国未记录(或不确定)的 
 抱歉,没有记录。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郭振超, 张荣娇, 周善义. 2015. 河南省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1): 146-151.

[2] 郭萧, 林强, 崔晋波, 高冬梅, 许姗姗, 盛忠雷. 2014. 重庆市茶园蚂蚁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2: 585-593.

[3] 黄建华, 周善义. 2006.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Ⅰ). 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24(3): 87-94.

[4] 梅象信,徐正会,张继玲,赵宇翔. 2006.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东坡蚂蚁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2): 170-176.

[5] 杨俊伍, 徐正会, 梅象信, 张继玲, 赵宇翔. 2004. 昆明西山东坡蚂蚁分类研究. 西南林学院学报. 24(4): 26-37.

[6] 王维. 1998. 湖北地区蚁科昆虫分类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6(3): 83-89.

[7] 吴坚, 王常禄. 1995. 中国蚂蚁.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8] Forel, A. 1902. Myrmicinae nouveaux de l'Inde et de Ceylan. Rev. Suisse Zool. 10: 165-249.

版权声明(Copyrights):本站内容版权不开放。本站对所有本站原创的内容或图片具有完全著作权及版权,对单独授权本站使用之文字、图片等内容亦有维护原作者权益之责任,以上内容未经许可,严禁下载、线下保存、转载或部分转载。如遇侵权,本站有权追责。追责按照文字按照国内新媒体通行标准¥1/字符作为基础计价,图片按照国际图库通行中图价格$150/幅作为基础计价,索赔计价为索赔时间减去盗版起始时间,每年溢价50%,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即若为3年前盗版,即为索赔基数乘以2.5)。此外,侵权人需承担诉讼费等全部维权费用。本站内容尤其严禁转载、编辑至百科类网站,针对此种侵权,本站直接向行为人索赔。并且,本站有在不对侵权人/机构通知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但不限于网站、微博等媒体对其包括但不限于实名、机构名等信息进行曝光之权利。

本站除原创内容外还有部分内容来自开放版权内容和对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的引用、整理,所引用的开放版相关图片、文字已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说明;已发表学术文献已于结尾按照论文惯例标注参考文献。
  << 蚁网首页